— 作者:邓新华
虽然做了多年的财经记者,可是采访很多经济学家依然头疼,他们说着一些高深莫测的词,讲着大段大段听不明白的话。但是,采访谢作诗就不一样。他常常用几句通俗的语言就把问题讲透了。而且,我喜欢他对未来判断毫不含糊的范儿!
记得那是2014年7月,谢老师在博客上发表了《股市的春天即将到来》一文,我开玩笑说,谢老师,股市可不好判断,这个如果说错了,要打脸的噢!他简单给我讲了几条原因,瞬间就把我说服了。事实证明,谢老师是对的。
当多数人认为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的时候,谢老师却坚称:固定汇率固定的只是名义汇率,实际汇率会通过工资和物价变动间接得到调整。只要工资和物价能够灵活调整,就算随机确定名义汇率,实际汇率也会达到均衡。只有工资和物价不能灵活调整,汇率才有长期高估低估一说。由于工资向上调整不缺弹性,向下才缺,因此升值通道中的货币没有汇率长期低估一说。2013年,人民币汇率正如日中天,谢老师判断人民币汇率已经见顶,未来会大幅贬值。随后不久,谢老师的判断就如约而至了。
谢作诗老师对川普的判断也一步步得到证实,现在回顾他早在2016年底和2017年初的文章,仿佛那时候他就看到了现在……
谢老师最神奇的是,能用三言两语讲清楚经济学前沿的话题。
2017年的经济学诺奖得主塞勒做实验:今天给你100万元,一个月后给你110万元,被实验者选今天的100万元。但是10年后给你100万元,10年零1个月后给你110万元,被实验者选后面的110万元。塞勒于是得出结论,面对同样的情况,人却做出不同的选择,因此人是非理性的。
对此,谢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:一般来说,短期风险低,长期风险高。可是在塞勒的这个实验里,被实验者对于短期风险评价高,对于长期风险评价低。现实世界没有人无缘无故白给你100万元,因此理性的人自然要选择现在的100万元,先揣进兜里,吃下肚里再说。一旦变成是10年后的100万元,还是10年零1个月后的110万元,你马上就会想,如果10年后都没有违约,那么说明风险很小,于是你又选择10年零1个月后的110万元。这恰恰证明人是理性的。
谢老师指出,正确的证明存在非理性的实验,应该像真实世界的商业运作那样,签署受法律保护的承诺协议,并提供资产抵押,再让被实验者选择,那么他会怎样选择呢?谢老师指出,如果人们都选择现在的100万元,那么就没有人放贷了,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放贷呢?
《谢作诗的经济学课》是谢老师精心打造的系统经济学课程。用崭新的体系、精密的逻辑,揭示了很多传统经济学教材中的错误。
比如“租”的概念。“租”被定义为其大小变化不影响供给的收入,土地收入被认为是典型的租。
可是谢老师问:一块土地,100元租给我,租金降一点,降到60元,土地不会撂荒,既然这样,为什么我不只花60元租呢?谢老师进一步问:只给你60元,你也不会撂荒土地,那岂不是我花冤枉钱了,你吃免费午餐了?
谢老师的答案:因为我60元租不到嘛。假如我只出60元,你就不租我了,而100元租给张三。你从我这里收到的100元地租,其实是你放弃的租给张三的租金。所谓地租,其实还是成本。连典型的地租都是成本,还有不是成本的收入吗?租必须为零,点点滴滴的收入都是成本。妙哉斯言!
《谢作诗的经济学课》中对外部性的分析,也完全打破了传统教材。
主流经济学目的是证明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。遇到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分离的外部性问题,经济学家们就把它处理成一种例外,认为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。
但谢老师认为这完全是搞反了方向。身处社会之中,人们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,每个人的行动甚至存在都对他人造成影响。这种影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。如果真的像外部性概念所描述的那样,人给他人造成了伤害,可是不给他人补偿,不用承担后果;人给他人带来了好处,可是不能收获相应的回报,就是说,人们对彼此的相互影响视而不见、听之任之,那么,当然不要说社会福利最大化了,还会有大麻烦,甚至人类生存都成问题。
可是人不是木头,他怎么可能对他人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或者伤害听之任之、放任不管呢?
所以,外部性问题只应该是事物的一种原初状态,只是一个分析问题的起点、参照。经济分析的重点应该放在人们是怎么协调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,也就是,人们是怎么样避免外部性概念所揭示的不良后果发生的。
有数之不尽的协调人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办法。
人们想到了用市场来协调。蜜蜂授粉,果农就向养蜂人付费,让养蜂人多养蜂。这正是张五常《蜜蜂的寓言》一文的内容。
人们想到了用道德来协调。公众场合高声喧哗被认为是不道德的,你自然就会约束自己。
人们想到了用政府来协调。小区的公共广场,可不可以跳广场舞?什么时间段可以跳?这显然是一个具有外部性的行为。大家选举业主委员会,由业主委员会代为决定,这就是政府解决外部性问题的雏形。企业污染空气、河流,我们选出政府,然后政府代为决策管理。
人们想到了用一体化的办法来协调。养猪场的污水污染了附近的鱼塘,可以把鱼塘卖给养猪场,或者把养猪场卖给鱼塘,合二为一,两个主体变成一个,自然也就消除了外部性。
人们还可能对彼此的影响听之任之。比如你吸烟,让我们被动吸入尼古丁,我们却听之任之,不做反映,这是因为相对于所获得的收益而言,我们让你不吸烟或者少吸烟的谈判费用太高,因此不值得做反应进行协调。在这种情况下,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确发生分离,但这种分离不是无效率,恰恰是有效率,因为要避免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分离得不偿失。
还有你可能想都想不到的其他办法。
所以,不是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,恰恰相反,因为有了市场,才大大减少了本来广泛存在的外部性。市场、道德、政府……都是解决外部性的手段。
过去读些经济学的书,常常感觉头晕目眩,不知所踪。而看谢老师的书,却觉得经济学原来这般有趣,这般实用。谢老师已经出版的《人人都是资本家》、《没有市场失灵这回事》等书,我几乎拿到手,一口气读完。还有尚未出版的《贸易是战争的替代》、《重塑经济学的基础》、《货币、汇率与中国经济》等书,我也有幸先睹为快。
谢老师,一个学数学出身的经济学教授,他的语言并不华美,但是读他的书或文章,却会体会到另一种美——逻辑之美。那慎密的分析、滴水不露的逻辑推理,让人不服不行啊!
谢老师的经济学纯粹、完备,他总是从基本原理出发,摒弃各种干扰,直达事物的本质,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。
我最感谢谢老师把经济学从黑板上请到生活中,让经济学真正成为我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法,指导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选择,帮我带来理性和收益。
期待,谢老师更多更好的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