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每当谈到经济学自利假设的时候,这个问题一定会被问起。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:利己(自利)和利他是对立的,自利的初衷不可能产生利他行为。然而这个逻辑是错误的。

利己与利他不矛盾

比如,商人经常被人看成“唯利是图”,是利己的典范。现实生活中,也可能在火车站或者景点被商家宰客的经历。如何解释生活小区里面的小店的商人不宰客的行为呢?

因为他知道他的顾客是附近的居民,他期望他们成为回头客,以后还能赚他们的钱。火车站、旅游景点的商人呢,他的顾客买了东西就天各一方。给定能宰,你宰不宰?所以讲信誉、不宰人,利益使然嘛;不讲信誉、宰人呢,同样是利益使然。

所以,利己可以通过利他来达到。其中的关键是约束条件

谢作诗老师还用了爱迪生作为例子。爱迪生是苛刻的资本家,典型的唯利是图之人。正是这种利己之心,使得他一生发明了那么多东西。

如果没有私利的激励,爱迪生还会是爱迪生吗?

利己是利他的基础

利己利他 通过上面的例子,我们可以理解利他其实是利己的产物。设想一个社会,其中人人都无利己之心,而是利他之人。这个时候会出现什么结果?

谢作诗用镜花缘中的君子国为例,展示出当人以利他出发,是无法完成交易的,因为买卖的交易双方没有均衡状态。其结果是商业无法得以产生和发展,人类文明也将没法产生。

类似的威尔杜兰特在《哲学的故事》也写到:

如果人人都考虑别人的利益,而不是自己的利益,就会带来礼数和谦让的胡乱…..

水果为什么长着厚厚的果肉?是因为它们通过给动物提供实物来让动物帮忙传播种子。利己不是损人利己,利他是利己的手段和表现形式。利己是利他的基础。

人人利己

我们再假设人人都利己,自私。那么会发生什么?

  1. 那么每个人都会保护自己的财产,都会要求确定私有产权。
  2. 就会设立制度,防止小偷的行为,防止损人利己。
  3. 就会树立利他道德,鼓励通过利他行为来利己

推论:损人利己不是利己的错,而是制度的错。把权力交给贪官远比交给一个无欲无求的清官要好得多。腐败的背后是管制、是权力。进行制度建设,使人没有机会腐败,腐败了也得不偿失。反腐的重点是限制权力,而不是让你有权而又不准你贪,那是圣人也做不到的事情啊。

商业是最大的“慈善”

人有恻隐之心,做慈善可以让自己心安;同时做慈善,还可以获取社会名声;人们常常认为做慈善不图回报,只是没有看到货币回报,而其它的非货币回报却被忽略。这里体现了自利假设中的利益是主观价值。所以,采用边际分析法,就可以分析出来慈善中的利己动机。

而商业是最大的“慈善”。
  1. 慈善只能为部分人服务,商业却可以为所有人服务
  2. 商业更具有可持续性。授人以鱼勿如授人以渔。

人们往往认为商人“赚”了我的钱,所以我吃亏了。如果我的购买行为是自愿的,那么我其实是享受了商人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。相比买不到粮食而饿死,我宁愿被商人赚钱。本质上,商业是在给人们提供“慈善”。

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商人赚的钱代表了他为社会其他人提供的服务价值大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