====== 不作高深、只讲家常(谢作诗画像之二) ====== --- //[[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yanxiaohuai|作者:闫小坏儿]]// 我曾不止一次被朋友问过:这个谢呆子何种魅力让我们的诗人变成经济学票友兼保姆兼秘书? 回想起来也蛮有意思。谢呆看了我博客里所有的诗文,还能记住几句,说这几句真好,好像什么东西触动了内心的感觉。曾经的我,标准文学青年一枚,自认为有品位、爱思考。可是不知不觉中发现,被谢呆带到另一条道儿。 曾经,我也接受了那句台词儿“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”,觉得杀害那些可爱的动物真可恨,还扬言财务自由后要去当动物保护的志愿者。谢呆却跟我说,有买卖,动物才不会濒危、才不会灭绝。你看家养的猪、牛、鸡、鸭,随便杀随便卖,生生不息要多少有多少。只有这些不许猎杀的动物,才越来越少,因为没人有真正去保护他们的积极性…… 他的话,没有什么文采,却浅白在理,不由得我不服。渐渐地,文学青年放弃了文学,成了经济学的铁杆爱好者。 记得,有位网上的学员朋友说,论举例子形象生动、讲道理深入浅出,我只服谢老师。 为了说明利己和利他的统一性,他会问:水果长着厚厚的果肉,是因为利他吗?我想他这样一问,任何人马上就能理解二者的统一性,甚至还能猜出二者相统一的大致前提条件。 你想过怎么反驳利他主义吗?他老人家是这样反驳的:如果人人都这样想,她那么漂亮,我不能娶,让给别人娶,那么结果是什么?就是漂亮女人一定要等到人老珠黄、失去生殖能力之后才能嫁出去,人类就一定奇丑无比。既喜欢美女,又厌恶利己,不觉得精神分裂吗? 他喜欢极度夸张来说理。为了说明饥饿不是因为价格高,而是因为东西少,他说:假设地球上只有1斤大米,不要钱让70亿人白吃,会不会饿死人?然后他告诉你:饿死人是因为米少,价格高也是因为米少,米少才是根源,允许涨价,米才会多,才反而不会有饥饿。 为了说明边际效用是递减的,他说:假如边际效用不递减,你和女朋友还会分开吗?你们会一直拥抱,直到地球毁灭,你到饭店去吃饭,从此就不用走出来回家了,但这事有过吗? 一般都认为,垄断消除竞争。当然反对这观点的人也不少,比如张五常教授就反对。猜猜谢呆怎么讲?他说:垄断并不消除竞争,只是改变竞争的具体方式的时候。他问:皇帝是不是垄断?皇帝独一无二,当然是垄断,但你们猜猜:谢老师想不想当皇帝?学生异口同声回答“想”。然后他不失时机地补一句:你看,像谢老师这样长得尖嘴猴腮的都想当皇帝,竞争能不激烈吗?学生会心一笑,我猜,他们此生应该再也不会被垄断消除竞争的说法迷惑了! 谢呆还善于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体验自己得出经济学原理。恩格尔定律讲:随着收入提高,在高档品上的支出比重会上升,在低档品上的支出比重会下降。怎么才能把这个定律讲得有趣、形象,让学生一听就明白呢?谢呆给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:由于新冠疫情,爸妈的收入下降了,给你们的零花钱少了;过去你们买高档化妆品雅诗兰黛,现在你们有两种选择,一种是不买化妆品了,素面朝天地去见男朋友,另一种是买低档一点的大宝,你们会选择哪一种?几乎所有女同学都回答:买大宝。这时候,谢呆又会继续发问,那么,如果不是收入下降,而是收入上升呢,不就是恩格尔定律了吗?这样讲,还有哪个学生不懂恩格尔定律呢? 谢呆说,问题好,答案才会好。课堂上的问题他都要精心设计。他说,学生回答得不好,跟老师问的问题不好也有关系;问题问得好,就能让学生一下子把握住概念、原理的本质。 在讲成本概念的时候,谢呆问学生:你们吃饭、穿衣的生活费算不算读大学的成本?当他刚刚说出“不读大学”几个字,就有学生抢着说“照样要吃饭、要穿衣”。这时候,他们立即就能明白吃饭、穿衣的费用不是读大学的成本。紧接着,他问男同学:你给她买的花、送的礼物,算不算跟她搞对象的成本?然后转而让女同学明白:假如他不跟你搞对象,不用给你买花、送礼物,但他还要跟她人搞对象,他照样要买花、送礼物,那么他给你买的花、送的礼物就不算跟你搞对象的成本;只有他不跟你搞对象了,从此就看破红尘,不再搞对象了,不需给她人买花、送礼物了,他给你买的花、送的礼物,才是跟你搞对象的成本。不仅课堂氛围出人意料地活跃,而且当他接着再问同学们:把“她”字去掉,男同学买的花、送的礼物是不是他搞对象的成本?同学们齐刷刷回答:是。我相信,自此同学们真正理解成本概念了。 成本是经济学最基础的概念,但绝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理解。塔洛克说,为了保有垄断利润,会有一些非生产性支出,这些支出是垄断的社会成本。听了谢呆的上述讲课,你应该知道塔洛克错在什么地方了吧?既然吃饭、穿衣的费用不是读大学的成本,那么,假如在分析完全竞争的时候没有考虑界定和保护产权的费用,塔罗可又怎么会对呢?谢呆说,主流经济学在正确定义了成本是机会成本后,其后几乎都用错成本概念了。我只是个经济学票友,我选择相信谢呆。 谢呆喜欢用生活中的真实的例子。他说,凡是虚构的例子,都有看起来不圆满的地方。 为了说明人们有时按照历史“成本”决策,并不真的说明历史“成本”是成本,那是因为有信息费用,人们就用历史“成本”替代机会成本。人们惯常用固定资产来举例说明。因为他写的是给三本学生的教材,他认为,固定资产涉及折旧,使问题复杂化了,他就自己编了一个非固定资产买卖的例子。一个月过后了,他还在嘀咕这个例子,他总认为那个例子不真实。 谢呆从不不懂装懂。他认为三言两语给别人讲不明白,就是自己还不懂。当年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,他一上场就对评委老师讲:我旁听过很多论文答辩,从来没有人说,这个问题我考虑的还不成熟,还不会回答,但是今天我可能要开这个先例了;如果我答了半天,老师们也听不明白什么意思,老师们不会说,谢作诗了不得,讲的我们都听不懂;反过来,我说这个问题我还考虑的不成熟,还不会回答,老师们也不会小瞧我。几句话说得老师们都笑了。 他因为把经济学讲得太浅白,以至于有人认为是他的经济学太简单。但他坚持,如果不是理解得深到骨髓中去,是不可能真正浅显讲出来的。我佩服他既能给600分的学生讲课,也能给200分的学生讲课。这时候,他也会得意洋洋:非名山不留仙人,是真佛只说家常!
谢作诗画像之三
=== 提灯守夜人 === 在众人酣睡之时挑灯四望,是荣耀,还是凄凉?我想是二者兼而有之。总有人问:经济学到底是什么?经济学家是干嘛的?很多守夜人,守着守着就被盗贼“俘虏”了,利用自己知道的经济学名词,或者自创一些似是而非的新词儿大词儿,帮着盗贼蒙蔽人们的眼睛。是的,经济学界投敌叛变的人真是不少。一个好的守夜人,不仅要耐得寂寞的、守得住节操,还要勤奋孜孜不倦。谢作诗就是这样的一个守夜人。 [[:xiezuoshi:profile:提灯守夜人|真的吗?]]